春节临近,正是装修的旺季。商家为在春节之前开张,业主为在春节时乔迁新居,许多家庭都选好黄道吉日,急着把房子装修完,好在新居里过上一个吉祥新年。不乏有些业主,装修刚完工,就迫不及待地住了进去,殊不知新房里潜在的杀手。
日前,业主黄女士刚装修好房子,原本想搬进新房过新年,可是刚打开门就被熏了出来。后来,她请了室内环境监测部门对新居进行了室内空气检测,才发现家里简直就像个“毒气室”。甲醛、苯系物和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都超出了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其中又以甲醛污染最为严重。

甲醛是一种无色易溶的刺激性气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刨花板、密度板、胶合板等人造板材、胶粘剂是空气中甲醛的主要来源,苯、甲苯、二甲苯和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主要来源于油漆、涂料。甲醛可经呼吸道吸收,对人体的危害具有长期性、潜伏性、隐蔽性的特点,会引起人们流泪、咽部不适、咳嗽、打喷嚏等一系列呼吸系统的症状;也可以引起过敏体质的人发生一些过敏反应,感到浑身瘙痒,出现一些皮疹,有可能引起鼻癌和鼻咽癌等。
据介绍,新居的大芯板、复合地板、家具、油漆、涂料等装修材料中的甲醛、苯等有害物质挥发量大,有的自然挥发释放期长达3~15年,如果平时不能保证室内通风良好,非常容易污染室内空气,造成有害物质浓度超标。尤其是在冬季,门窗紧闭,室内空气流通性差,室温又相对较高,室内污染物会加速释放并累积;加上室内污染对人体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等的损害,体质相对较弱的老年人和儿童更难以承受,室内污染危害性就较其他季节要严重得多。消费者在房子装修好后,不要急于入住,最少要空置通风一两个月。有条件的家庭最好在装修完毕后请有资质的室内空气检测中心做一次空气检测,检测合格后再入住。如果有害物质严重超标,在查明原因后要有针对性地予以整改返工,直至达标,以防隐患。
怎样清除家装污染
一,认为治理室内污染就是消除甲醛
甲醛主要来自人造板材、家具和装修中使用的黏合剂以及地毯等合成织物,浓度超标会引起恶心、呕吐、咳嗽、胸闷、气喘甚至肺气肿,是室内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因为它是室内污染的"头号杀手",因而认知度较高。许多消费者认为消除室内污染就是消除甲醛,其实不然。除了甲醛之外,来自建筑装修材料中使用的大量化工材料,如涂料、溶剂、稀释剂、胶黏剂的苯系物,如苯、甲苯、二甲苯等,长期吸入苯浓度较高的空气易引起苯的慢性中毒,引发过敏性皮炎、喉头水肿及血小板下降,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
二,以为用达标材料就可以避免污染
达标材料的定义,是指有害物质释放量低于国家标准,如国家对人造板及其制品的甲醛释放规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为每升空气中不得超过1.5毫克。如果相同的材料在一定面积内大量累积使用,其有害物质也是累积的,最后有可能会造成装修好的房子有害物体超标。
三,单纯依靠通风
大多数人都知道新房装修好头半年内要先通风再入住,通风有助于甲醛、苯等有害物质的释放。但严义清指出,甲醛的释放期在5年以上,最长的长达15年,苯系物的释放期也在6个月到1年间。通风半年并不能使有害物质完全挥发,况且大多数人在新房装修好后往往通风不足三个月就搬入新居。
四,过分依赖植物
严义清指出,有的消费者在新装修的居室中放置吊兰、芦荟等植物,这些植物对不同的有害气体有一定的吸附和分解作用,但植物作用的特点是速度慢、时间长,且吸附分解量十分有限,对于装修量大的居室来说,其效果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五,忽视家具造成的室内环境污染
许多消费者只注意到了装修过程中各种建材造成的室内环境污染,而不知道家具也是污染源。家具中的黏合剂、甲板、油漆等也会释放出甲醛等有害气体。消费者在购买家具时应该注意不要购买有异味的家具,最好到正规的家居商场购买正规品牌的家具。
六,盲目依靠空气清新剂
不少消费者以为空气清新剂能够消除甲醛等有害气体,实际上空气清新剂或空气清新机只能用其香型气体掩盖有异味的有害气体,而不能将其吸附或分解。
七,先装修 后治理
许多消费者在家装完毕后才开始真正考虑家装污染问题,事后采取补救措施往往达不到最好的效果。在装修过程中用甲醛清除剂及胶用除醛剂对材料中的甲醛进行彻底清除,使用装修除味剂等除味产品对苯系物等进行彻底处理,经过这样处理的建材,装修后绝大部分都能达到国家规定的环保标准。
八,凭气味判断有无污染
许多消费者是凭借气味判断家中装修是否存在污染的。严义清指出,这样的方法非常不科学。在造成室内污染的主要有毒有害气体中,有的是有气味的,如苯有少许芳香味,甲醛、氨则刺鼻刺眼。这些有毒气体即使闻不到,也并不代表没有,一般超标严重到4倍以上才会使人直观感觉到。因此凭气味来判断什么是污染是不准确的,唯一科学的方法就是用科学仪器进行检测 。